學術思想
1、首創中藥“功能藥性”理論,豐富和發展了中藥藥性理論,并被中南五省《中藥學》教材收入。在中南五省本科教學中連續使用數年,產生了較大的反響。并在學術屆引起較大的影響。2013年李學林等出版的《實用臨床中藥學》(人民衛生出版社)飲片卷將其作為與氣味歸經等傳統藥性并列的中藥理論內容。
2、堅守并倡導“醫藥結合”。長期從事《中藥學》教學,是河南省公認的好教師,在河南省中藥屆享有盛譽。侯士良教授數十年來堅持醫藥結合、堅持按照中藥一體觀進行自我培養,并創立碩士研究生醫藥兼修的課程模式、中醫藥學術繼承人立足于實踐的從藥到醫的系統培養模式,對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,是保持發揚中醫藥特色,保證中醫藥后繼有人的正確舉措。
3、發掘弘揚中醫藥傳統技術,長期堅持利用課間進行臨床工作,具有高超的中醫臨床技術,治療疑難雜病常獲奇效。在“腦積水”這一疑難病的治療上取得突破。發掘傳統鼻腔給藥技術,創用經鼻給藥“通竅導水法”,利用中藥的優勢,內服外用結合治療疑難病“腦積水”,使數千例患者恢復了健康,具有方法獨特、療效突出,無損傷等多方面優勢,凸顯了中醫藥學術與技術的神奇。10余年來,使用該方法治療“腦積水”數千例,均取得較好效果,使多數患者擺脫了病痛,恢復了健康。不僅用中醫藥治療疑難病找到了一條新路,也為中醫藥學的研究與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
4、倡導把握中藥特色,才能更好提高療效。 中藥區別于西藥和其它天然藥的又一特色是:藥材講“地道”,飲片重“炮制”,應用須“配伍”。這些均是現代醫藥所可望而不可及的寶貴內容。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,侯老師積累了豐富的炮制、配伍理論和經驗,是指導臨床用藥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。
侯士良教授經過50余年的教學、臨床工作,使自己成長為醫藥雙棲的中醫藥臨床專家。 并堅持用其理念培養研究生、學術經驗繼承人,促使他們成為成長為中醫藥優秀人才。
所獲榮譽
2011年獲建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;
第三、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;
2008年獲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;
1991年獲河南省高??萍枷冗M工作者榮譽稱號;
1983年獲河南省科技先進工作者。